农村成教校在农民增收中的基础性地位

作者:双流县教育局成教科 发布时间:2005-06-14 10:10 阅读次数:8509

背景: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发展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也紧密相连。农民长期不增收,农产品的供求形势就可能发生逆转,就会动摇农业这个基础。有关资料表明,农民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只有农民的收入和购买力上去了,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其深层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尽快扭转农民收入增速下滑的势头,并促其稳定增长,是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必须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真正把农民增收的问题解决好,才能走活国民经济的整盘棋。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基础在于教育。因此,要真正把农民增收的问题解决好,必须抓好农民教育(现阶段为农民增收教育),必须发挥农村成人教育的主导作用,强化其基础性地位。

一、双流县农民增收教育工程概况

双流县地处蜀中腹地,紧邻成都,地域经济明显,人口87万,其中农业人口71万, 26个镇,464个行政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双流县的东升、华阳、中和、白家、文星等部分镇将进入成都市南移总体规划建设的范围,全县将有近一半的农村劳动力面临新的就业选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必须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其中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

2003411,双流县在全国率先启动了26个镇和14个部门参加的农民增收教育工程。从2003年起,双流县把未来五年作为“农民增收教育培训年”,县财政每年拿出150万元的专项培训经费,与科研院所协作,依托各镇农村成教校,根据农业主导产业和城市化的发展需要,用5年时间对全县20-45岁的32.06万农民在专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标准化农产品技术培训、职业教育四方面轮训一遍,使每个人都能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能,其中将完成6800名村社干部的大中专学历教育和2万农民的职业技能资格培训,同时完成1.5万名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

双流县农民增收教育工程通过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首先从转变农民传统思维方式入手,促使农民在生活方式、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转变,增强农民的市场主体意识、开拓进取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其次着力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围绕推进城市化进程,普遍培训农民外出务工的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城市生活知识,增强农民的法律观念和市场观念,提高他们依法办事、遵守社会秩序和在市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定向培训农民的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建筑维修、社区服务等专业技能;围绕推进工业化,着力把农民培训成各种初、中级技术工人;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培养农民熟练运用农业高新技术能力,闯荡国内外市场的能力,组织和经营现代农业的能力。最终实现由体力型农民向智能性型农民转变,实现“富脑袋”与“富口袋”的良性互动,从而寻找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治本之道。

双流县农民增收教育工程启动至今,对象明确,目标具体,计划周全,配套资金到位;实用技术培训在20学时以上,专业技能培训在60学时以上,大中专学历教育按国家教学大纲执行,严格教学管理,确保培训质量,深受农民欢迎。全县26个镇、14个部门积极开展各类培训,短时间内编印培训教材1810多万册,改造和维修教学地点和培训场地,启动农民增收教育工程学校31所(其中成教校26所),免费受训农民近16281人,其中从事农业的学员9863人,村社干部1418人,职业技能培训800人,新增农民劳动力培训4200人。

    二、双流县农村成教校现状

双流县共有26个镇成人教育学校,464个村成人教育点,县级成人教育专职干部3人,镇级专职干部34人,兼职41人,专兼职教师236人。省示范校4所,市示范校4所,县级8所,是成都市省市示范校最多的区县,是成都市最先为成人学校建立编制的区县(省市级示范校为初级中学建制,其它学校为小学建制)。县镇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成人教育呈现多元化办学态势。全县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连续十年被成都市评为一等奖。具体做法:

①加大经费投入,重点在成教校硬件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注重办学条件及内部设施的完善,县、镇先后总计投入300多万元。

②大力发展特色办学,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示范学校。以永安、兴隆为代表,依托公司、科技示范基地办学,走学校+基地+公司+农户之路,狠抓高新实用技术培训,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华阳、黄龙溪为代表依托大专院校,采取联合办学的模式,以学历教育为主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三星为主,发展扶贫种兔场,坚持开展教育扶贫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项教育扶贫项目);以黄甲、胜利、公兴为代表,学校+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搞好供(提供技术培训和种子)、产(指导生产,夺取高产)、销(联系组织销售)一条龙配套服务,开展技术承包、有偿服务等形式来指导生产。

③全县各成教校积极与农科部门配合,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结合当地生产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收到良好效果,全县已有1.51万人取得“绿色证书”。黄甲成人学校根据牧山特点,大力发展黄甲麻羊,不断引进高产优质冬瓜,返季蔬菜等新技术、新项目,在科技示范基地中试验、示范,然后进行推广,积极主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仅近三年出栏商品羊6.2万只,创纯收527万元,人平增收300元。全镇85%的青年农民现已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永安成教校几年来引进新技术10余个,新品种60余种,仅引进早芋头一项在全镇推广,共种植8000亩,新增经济效益220万元,目前,常年性蔬菜面积已发展到7万亩以上,建成占地200余亩的名优种苗繁育中心,成为成都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成都市唯一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乡镇。

④适应教育改革需要,抓好“两后”教育,积极探索农村“普成职”三教结合。

⑤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发展成人高中等学历教育,树立终身教育新观念,努力探索社区教育新路子。

双流县各成教校围绕近期开展的农民增收教育工程的总体部署,积极主动融入,针对各自特点,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设专业,优化师资结构,编选教材,严把考核发证,以技能培训为主,采取集中与分散培训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等灵活多样培训形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白家镇地处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土地大多已用于商业开发,闲置了大量的劳动力;针对白家镇现有四川大学、四川教育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多家高校,需要大量的后勤服务人员,镇成教校开展了以260多名妇女为主的家政服务培训,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妇女就业难的问题。胜利、黄甲两镇农民有饲养成都优质麻羊的习惯,养殖业一直是农村的主导产业,成教校把养羊作为主要的培训内容。合江镇种植草莓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草莓种植面积已达7500亩,为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成教校举办了草莓标准化生产及病虫害防治培训。

双流县成人教育的不足:

①有些部门和镇、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对成人教育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思想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发展方向不明确,定位不准,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部分成教校工作出现后退现象,培训基地被挪作它用。

②双流县成人教育统筹不足。各系统、各部门职工教育各自为阵,分散重复投入,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出现了部份教育资源浪费现象。

③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部分成教校办学条件较差。全县办学条件较好的成教校占四分之一、校舍独立成套的占四分之一,其余学校校舍没有独立成套,办学条件较差。现有学校内部设施投入不足,特别是教学配套设施、电教设备、图书资料、教师宿舍、学生生活设施、科技示范实践基地等,适应不了办学规模和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

④育人与用人制度脱节,没有将培训制度与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紧密挂钩。

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直接制约着双流县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农民增收教育工程的质量和效益,需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解决。

三、对农民增收教育的思考

1.农民增收教育与农民收入的相互关系

解决农村与农民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与发展科技教育是动力,而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农民增收教育是通过农民素质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不论是理论或社会实践,都能证明农民的素质越高,科学种田的水平就越高,其收入就越高。重庆市2000年曾对1800户农民调查,大专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2338元,高中、中专1986元,初中1872元,小学及以下1699元。农民受教育每增加1年,收入可提高155元。据河南省调查,经历“绿色证书”教育的农民收入比没有接受培训的农民高出20%

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也在逐年提高,青壮年文盲率在下降,农村基础教育不断发展,中小学入学率不断提高,可为什么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呢?实际上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多种因素相关,如这几年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低,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产品过剩,农村劳动力转移慢,非农收入低,都抵消了科技教育发展带来的有利因素。农民看病、子女上学等被动性消费更增加了农民的开支,加上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成本外开支,加重了农民负担,这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客观原因。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也可能抵消农村科技教育的效益。从总体上看,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但相关程度不能一概而论,在其它生产要素未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当劳动力文化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不能排除家庭收入随劳动力文化程度提高而增加的趋势会明显减弱,甚至出现微弱倒挂的现象。主观原因是有些农村基层的农民教育培训内容和方法脱离了农民的实际要求,导致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实际效果。

2.农民增收教育的多样性和长远性

因长期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我国农民留在农村务农是不得已,目前的这种差距正在缩小,但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因此,农民子女求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跳出农门、离开农村。能把农村青年留住,关键还不仅仅是多挣钱,而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即使物质条件改善了一些,但文化教育落后、生活环境恶劣,也同样留不住青年一代。农民增收教育,实际上不单纯是为了让农民求职或发家致富,还应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含盖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品德教育、文化教育、人文教育、礼仪教育、环保教育、国际化教育等多样化、社会化、社区化和终身教育的丰富内容。青少年是农村的未来,农村增收教育是既有功能性,又有多样性和长远性特征的基础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农村社会、农村经济、农村文化和农村环境建设、发展和未来。

3、农民增收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农民增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主体共同不懈地努力,和包括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体制制度的改革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顺利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等在内的多方面因素共同协调作用。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个主要观点: 

    1)劳动力转移论。 

    2)体制制度改革创新论。 

3)农业产业化经营论。   

4)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论。   

5)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论。   

    以上每个观点有其合理和切合中国实际的一面。无疑,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知道农民增收教育的复杂性,应以系统的观点去把握农民增收教育。

    纵观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的历史,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都不是单方面因素,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潜在的因素纷纷出现,因素将越来越多,关系愈来愈复杂。农村成人教育就是系统内的一个被长期忽视的重要因素,并且这个因素在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因为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民思想、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发展农民的技术、能力,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计,是其它诸多因素有效作用的必要条件。 

    农民增收教育是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主要表现在: 

    1)劳动力能不能有效转移,不仅受到劳动力本身文化素质的影响,还需要对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一系列体制、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和创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成本风险,提供保障。同时,还要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为转移了的农民提供工作之处和安身之所,享受城市化给工作生活带来的好处与便利,并转变农民身份。另外,劳动力转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和结果,所以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还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成败和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密切相关。 

    2)体制、制度和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高素质劳动群体的配合。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体制、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就是说,制度层面的作用要受到农村教育的影响。另外,制度层面的内容来自于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并为它们提供服务和保障。所以制度层面的建设要受到其他几个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3)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所以,一方面需要其建设主体--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制度层面的服务和保障;另一方面建设的规模和进程要受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和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的影响。反过来,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又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 

    4)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经济结构调整要依靠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运用。为此,必须十分重视发展农村教育。同时也离不开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制度层面的服务和保障。此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符合和反映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并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知,农民增收教育的影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起作用的。只有把农民增收教育看成是一项系统工程,搞清楚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在系统中的地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四、对农村成人教育在农民增收中的基础性地位的思考 

    农村成人教育在农民增收的基础性地位主要表现在:农民增收各个渠道的畅通,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必须依靠农民自身素养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经营能力的提高。任何失去以农民内在知识、能力、素质提高和转变作为依托的措施,都不能长期奏效,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农村成人教育是提高农民思想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发展农民技能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为其他增收渠道的畅通创造必要条件,为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直接的动力,才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计。具体表现在: 

    1)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当前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城市出现大量失业劳动力,同时某些专业的人才和熟练工人仍很缺乏。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没有素质的提高,农民进城选择合适的工作将越来越困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吸收器的民营企业,由于农村市场逐步开放,竞争日趋激烈,并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挑战,吸收剩余劳动力的步伐将有所放慢,甚至会出现倒退的现象。而新一轮的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以及民营企业的发展,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需要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需要更多具备更高科学文化素质和熟练掌握一定技能的工人。农村劳动力在这种挑战下,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之处和安身之所,转变农民身份,真正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2)制度层面内容的改革、创新和实施以及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离不开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关于农村制度层面内容的改革、创新来自于农民实践本身,农村改革的动力也来自于农民本身。只有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才能见识广、见识深,才能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对某些制度的改革以及对某些政策的调整或新的要求。而且只有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才有助于农民理解和接受,并对一些不合理的部分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只有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增强法制观念,保护自己的利益,进而减少人治成份和打击腐败,不断推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使制度层面的改革创新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样的道理,农民是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居住的主体,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经营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的成败,从这个层面上说,农村教育与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是息息相关的。 

3)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经济结构调整要依靠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批懂市场经济规律、会经营的农民能人和一批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农民人才。一些农民组合到一起(或办公司,或成立合作组织),筹措所需资金,根据市场需要,选择经营对象,或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开展规模生产;或购买设备,运用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或降低流通成本对农产品进行销售,以求农产品利润的最大化。但无论哪种形式,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都是农民,他们文化素质的经营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衰。此外,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最终必须依靠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不能依靠行政命令和单纯的政府行为,否则,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动态升级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所以说,坚持农村成人教育在农民增收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农民的技能,为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提供直接的动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起飞的无数事实证明,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对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

1、进一步提高农村成教校为“三农”服务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农村成人教育与“三农”问题结合最紧密,服务最直接,见效最快,是教育为“三农”服务的主要力量。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性和自觉性,大力改革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开创为“三农”服务的新局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加大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力度,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农村成人教育要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劳动力转移和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的需要,做好几个结合,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把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与短期培训结合起来。

②把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社会服务结合起来,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探索建立“学校+公司+基地+农户”和“学习、实践、创收”模式。

三教结合,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摆在同等位置,实现深层次的沟通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打破正规的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实行一校多功能,日校办夜校。加强和充实农村成教校,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基地、设备、师资的多功能作用,在教学内容上相互渗透,在开展培训上相互衔接和协作,突出三教的整体性。 

农、科、教结合。这是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一环。真正实现农民素质提高,就必须有好的外部环境。实行农科教结合,是促进农村成人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的有效途径,是完善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外部环境的重要保证。把农业、科技、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农村社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把农村劳动者素质培训与先进科技应用、智力开发与经济资源开发、科技进步与思想进步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借助农业部门的网络建设,科技部门的技术力量,发挥教育部门的阵地优势、教学优势和设备优势。 

多项计划结合,促进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把科技部门的星火计划,教育部门的燎原计划,农业部门的丰收计划,妇女部门的春蕾计划,与农村成人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3、积极参与农民增收教育工程,扩大为三农服务的规模与质量

农村成教校要紧密结合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增收教育工程,扩大农村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规模与质量,使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成为科技致富的骨干和带头人,使转移的劳动力能够在城市稳定就业。①扩大农村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②广泛开展农民使用技术培训、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村科技致富骨干培训、积极开展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③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④重视进城务工农民培训。⑤开展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学历达标教育。

4、加强领导和统筹,推动农村成人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增加对农业科技推广、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的投入”的指示精神,加强领导和统筹,推动农村成人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①加强农科教等部门的统筹和协调,改变农村经济、科技、教育相互脱节和农民教育多头管理、部门之间协调不够的现状,以劳动力培训和技术推广为纽带,依托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形成教育培训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农科教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②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对农村成人学校的投入,切实改变农村成人学校的办学条件。③认真研究解决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努力提高现有师资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成人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