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县农科教结合的现状与困惑

来源:来源:教育局成教科 发布时间:2005-06-14 10:09 阅读次数:8192

    农科教结合经过10余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农科教结合工作在双流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目前,双流县农科教结合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势态:

一、领域和内容有新的突破

   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广播、电视、电话、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在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及农业信息服务中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在农科教结合工作中,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方便快捷、直观有效的方式,把党和国家关于科教兴农的方针、政策以及各地农科教结合的动态、典型与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信息等迅速传播到千家万户,为广大农民架起科技致富的空中桥梁,逐步建立了广覆盖、高效率的三级音像资料流转体系和工作网络,转变了政府职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发挥了整体效应。 

   双流农业局建立农业网站,实行网上服务。在乡镇农科教结合工作中,配备“五机一幕”(彩色电视机、录放像机、计算机、电话机、幻灯机、投影屏幕),建立放像小分队,在村设立放像点。农科教结合的服务链由过去乡、镇向村里延伸,使农科教结合进村入户,扩大了农科教结合的覆盖面。 

   二、措施和政府统筹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双流县的做法是:加大政府的统筹力度,县长亲自主持召开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各单位结合部门职能,制定各自参与农科教结合工作的实施方案,并下发各部门贯彻执行,进而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格局;要求各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有成效地开展农科教结合协调工作,同时,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目标,指导农科教结合工作,促进平衡发展。 

   三、体系和机制得到创新

   双流县在推进“三个集中”过程中,围绕农科教结合,狠抓科技示范大户的发展,大抓专业村的建设,大力推行龙头企业联络农户合同制、科技承包制,发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需要的中介组织,狠抓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农村合作组织。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即农资服务部、农产品经营部、生产生活资料销售部、农业科技服务部、农业机械服务部和庄稼医院等。重点放在三个方面:

   对农户家庭经营实行庄园式开发、企业化管理,把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管理科学导入农户家庭经营,从而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建成庄园经济实体;

   对农口部门直属企业和农业基层站进行改革,使其在推进科教兴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放活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让他们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与农民群众联利联心。

四、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推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农科教结合工作取得的基本成效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农民收入的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得到了基本确定,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农民脱颖而出,成长为当地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更为普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农村奔小康的进程得到了快速推进。

农科教结合在双流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态势,但从各镇的情况来看,进展并不平衡。管理体制的不适应,投入不足、政策不配套、措施不得力,正在妨碍农科教结合的深入和大范围推进。对这些问题需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加以探索和逐步解决。

   1、管理体制不适应

    农科教结合虽然从理论上被认为是政府行为,政府统筹是关键,但是在现实管理体制中却很难把各部门的职能整合运作。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下形成的行业、部门之间的人事、管理、财政、投入体制和利益机制都是农科教结合面临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政府机构改革以后,人员编制都严格定编定岗定人,农科教结合的国家财政专项经费没有着落,给统筹运作带来了实际困难。比如,各部门间的协调领导工作需要人员编制、机构设置、日常管理和经费保障,如果没有这些人财物保障机制,只靠一个部门的积极性则很难持久,或者只能停留在以往的部门间开会通报、印发简报、交流经验、举办管理干部培训班的程度,不可能有更深层次的推动。

   有专家深刻指出,农口系统内的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的“小三农”都难以结合,实现跨越所辖领域或部委间的“大三农”结合难度就更大了。因而,农科教结合的管理体制迫切需要变革,这比通过具体项目、经费、做法实行统筹更有效。调整管理体制,需要先易后难,先从解决“小三农”结合入手,再解决“大三农”结合的体制与机制问题,真正实现农业、科技、教育的广义和内涵的结合。

   2、缺乏制度与经费保障

目前,大范围地推进农科教结合缺乏制度与经费的保障。制度与经费问题在与农业相关的国家法律中很少涉及,只是一般性的号召和概述。目前,缺乏定期研究及决定重大事项的部门联席工作制度,缺乏科学与政策理论研究,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缺乏专项投入机制等,已成为进一步推广农科教结合的束缚因素。长期以来,对农科教结合,有关法规文件多是在先有定论定调的情况下,由相关人员来论证或填充结论,缺乏严密性和科学性。

3、政策研究严重滞后

开展农科教结合工作以来,虽然开过各种会议,印发过不少文件,尽管举办过管理干部培训,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但因缺乏严格周密的科学发展的理论、法规与经费保障,农科教结合的指导性文件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号召力,在有些乡镇很难深入贯彻落实。形成了上级主管部门雷声大、基层政府的雨点就大,雷声小、雨就小的局面。加之机构调整、人事变动、经费增减、宣传力度等影响,农科教结合工作时松时紧,缺乏传承性、连贯性和持久性。

   缺乏科学长效的理论指导,这是新时期农科教结合工作遇到的现实问题。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以后,农民是否得到实惠、农民生活质量指数是否提高,将成为今后各级政府一切工作的评价标准。对农科教结合的评价标准也将经受历史、实践和群众的考验。但目前,对新形势下农科教结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深入细致的专题调查与研究工作,对新形势下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的组织机构、职能、体制与机制转换和改革重点缺乏深入分析和不断探索。新时期的农科教结合工作需要在适应新形势和新发展的要求下,通过大量专题研究后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4、现代信息社会的影响。

   “政府行为、政府统筹”一直是农科教结合的思维定势和文件规定,没有人提出过质疑,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的现代社会,尤其在多种经济所有制均衡发展的现实中,媒体与网络信息、非政府组织的职能和国际交流的影响日益显现,对政府职能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界定,社会价值观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农民合作组织、媒体与网络信息和各种非政府组织的日益活跃,填补了政府顾及不到的社会角落,其社会进步意义和社会服务职能逐渐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农民自发的科技咨询、读书热,与大学、科研、企业的联手合作,民办教育培训、远程教育、信息网络化,都使今天的农民与社会发生更加广泛、深入的横向、纵深交流,一本书、一张光盘、电视与广播、报刊与杂志、信息发布与展览、网络查询、国际交流都可能改变农民的命运。在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和国际环境中,根据政府意愿预先设计好的各种文件规章和指令往往失去昨日的效力。这是新时期给予我们每个公民公允而现实的思维依据、行动准则、发展机遇和各种困惑,这也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农科教结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课题。

2003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