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五项基本功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素养,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双流区实验小学始终致力于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夯实教师基本功为着力点,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助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实现自我突破与发展。
近期,双流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淬炼基本功,提升专业力”为主题开展的语文联组教研活动在幸福校园里陆续上演。
字词夯基探妙法 趣味课堂绽新花
5月27日,语文联组教研活动开启大幕。此次活动以“低段字词教学研究”为核心,通过课堂实践与理论赋能双路径,为集团内低段语文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交流平台。
董天一老师执教《一分钟》
来自一年级组的董天一老师执教《一分钟》时,以“时间魔法”情境贯穿课堂,将“钟、叹”等生字融入生活场景,通过动作演绎“叹气”,字理解析“钟”的构字部件,让字词学习与文本理解同频共振。
罗惠老师执教《大象的耳朵》
罗惠老师在《大象的耳朵》中聚焦随文识字,借“耷拉、扇动”等动词设计“耳朵门诊部”角色扮演游戏环节,在实践中实现字词“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两节以生为本的课例设计,尽显低段课堂的趣味性与灵动性,展现了两位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力。
微讲座《低段字词教学策略》
课后,二年级组的邱皓月老师带来微讲座《低段字词教学策略》,她从课标要求切入,分享“语境浸润—方法渗透—实践运用”的字词教学理念与具体操作。
邱老师从字理识字和趣味策略两方面阐述教学方法,结合课例剖析“识用结合”的实施路径,强调通过多元评价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为老师们提供可操作的教学范式。
深耕字词教学的沃土,方能筑牢语文学习的根基。本次活动以“实践—理论—实践”的闭环设计,展现了低段字词教学的多元样态,为教师们提供了从“教知识”到“教方法”的思维进阶路径,让语文教学在夯实基础与激发兴趣的双向奔赴中,绽放更鲜活的生命力。
习作筑梁研策略 思维碰撞启新程
6月3日,三四年级语文联组教研活动在溢真楼四楼学术研究中心顺利开展,集团学校中段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聚焦中段习作教学研究。
滕小玲老师执教《国宝大熊猫》
活动伊始,三年级教学经验丰富的滕小玲老师带来习作指导课《国宝大熊猫》。课堂上,滕老师凭借娴熟的教学技巧,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传授把习作写清楚、写生动、写具体的方法,学生们积极互动,享受习作课堂的魅力。
课后,听课老师们各抒己见发表观课感受,既肯定了滕老师课堂的闪光点,也提出改进建议。大家在思维碰撞中收获习作教学经验。
微讲座《中段习作教学策略》
接着,来自四年级组的曾荐英和何燕莉老师带来的微讲座《中段习作教学策略》将活动推向新的高潮。
曾老师分享习作教学策略,强调要通过前置性观察素材单链接学生生活,为习作搭建有力支架。
何老师详细介绍习作评价方法,主张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改相结合。两位老师倾囊相授,为中段习作教学提供了诸多实用方法与思路,也彰显出两位优秀教师在课程转化力方面的独到之处。
AI赋能拓评改 智慧融合创新篇
6月10日上午,五六年级语文组围绕“AI赋能作文评改研究”开展活动,探讨人机协同的教学新境界。
陈例名老师执教《形形色色的人》
活动伊始,五年级组的陈例名老师执教作文评改课《形形色色的人》。
课堂上,陈老师借助AI技术辅助,为学生作文评改搭建清晰路径,引导学生从人物细节描写、修辞手法运用等角度进行评改优化。同学们互动积极,展现出对AI辅助评改的浓厚兴趣。
课后,听课老师们畅所欲言,既肯定了陈老师在AI时代对新技术、新方法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也围绕智能化时代“要借力AI但不依赖AI”“要参考AI还要超越AI”进行热烈探讨,围绕课堂环节设计、学生个性化发展活动、AI技术应用效果等方面发表见解,提出课堂改进方向。
微讲座《人机协同,遇见习作评改新境界》
随后,王丽、邓敏、付婉沁三位老师带来微讲座《人机协同,遇见习作评改新境界》。她们围绕AI赋能作文评改,从技术应用原理、实践操作技巧,到如何依托AI构建个性化评改体系,进行细致分享,剖析AI在作文评改中提升效率、精准指导的优势,也探讨了实际运用的优化方向。
本次教研活动是教师“数字应用力”提升行动的生动诠释。活动聚焦AI技术深度融入作文评改教学研究,为高段语文教师探索智慧教学新路径提供交流平台,助力教师把握AI赋能教学的契机,推动作文教学评改模式创新升级,也为后续语文教学融合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
本学期系列语文联组教研活动,是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教师队伍建设道路上的生动实践。通过聚焦不同学段教学重难点,全方位锤炼教师五项基本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教研活动,不断探索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努力打造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