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手染就千年韵 文化根脉校园传---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东区)项目式非遗课程(二)

作者:宁忠琴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东区) 发布时间:2025-06-24 10:48 阅读次数:76

当青石板路邂逅扎染的靛蓝

当竹骨扇面遇见流动的漆彩

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在初夏六月悄然展开

继川剧非遗课程后,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东区)于2025年6月开启了以“扎染”为主题的第二期非遗探索之旅,引导孩子们在经纬交织的布纹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

【课堂探秘:解码非遗趣味知识】

6月7日的校内课堂上,老师通过趣味问答、小游戏和视频,带孩子们回顾非遗知识与川剧绝技。课堂气氛热烈,孩子们踊跃参与,“非遗小博士”不断涌现。随后,孩子们深入了解扎染的历史与制作原理,对即将开展的扎染研学活动充满期待。紧接着,孩子们观看漆扇制作步骤,学习漂染手法,并亲手为空白扇子设计图案、选色漂染,创作出许多创意十足的作品。孩子们在创作中展现出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令老师们惊喜不已。

16fc1203eb48ab40e17d690d959ceedb70d8362b87f721fbb194fc7432f55d04 

【博览园实践:沉浸式领略非遗魅力】

6月14日清晨,孩子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走进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非遗博物馆中,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他们凝视苏绣的细腻针脚,聆听青铜器背后的故事,指尖轻触木雕的纹理,感受千年文明的魅力。展品前,孩子们时而驻足凝神,时而轻声探讨,那些课本里的传统文化,化作眼前鲜活可触的生动图景。

 

DSC01121-5DSC01135-8

【扎染实操:蓝白之间创意绽放】

“先将白布折叠,用架子固定图案,再用皮筋扎紧关键部位……”非遗传承人田老师手持布料示范,孩子们认真聆听。学习几种结扎手法后,同学们有条不紊地动手实践。“我要把学校名称染上去!”“我要染出最特别的图案!”每位同学都充满创意。原本素白的布料经浸泡上色,逐渐呈现出各异的纹样。尽管手法略显生疏,但大家沉浸于扎染带来的“意外之美”——云朵、鱼鳞、花朵、蝴蝶、海浪……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作品,尽显“留白”与“随性”的艺术哲学,让孩子们感悟到传统工艺中蕴含的包容与生命力。

 

DSC01208-7DSC01175-3

【薪火相传:非遗在童心中生根】

“祝贺你成为非遗技艺小小传承人!”当孩子们接过实践证书时,眼神中满是自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DSC01281

实小东区非遗项目式课程,让孩子们在触摸中感知文化温度。从课堂理论到实地体验,从工艺认知到创意表达,非遗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成为可传承的生活美学。当孩子们带着亲手制作的扎染作品走出博览园,千年非遗已在他们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静待来日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图文:宁忠琴

编辑:卢平

初审:陈芊

二审:谭鸿鹆

终审: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