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外成功承办成都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历史学科实验基地开放日活动

作者:冯梦星 来源: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发布时间:2025-05-21 16:57 阅读次数:136

2025年5月9日,第二批成都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历史学科实验基地开放日活动在我校第二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双新’背景下‘高质量课堂教学’之‘课堂提问’的策略探究”为主题,通过课例展示、课例点评、专题交流等形式,深入探讨“课堂提问策略”与“学生深度学习”路径,为区域历史教师搭建了专业化交流平台。

DefImg254626

开幕致辞:以交流促实践,以实践谋发展

活动伊始,我校高中副校长邓思海致欢迎辞。他系统回顾了高中历史组在“双新”背景下的探索,重点介绍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校本化实践成果。他说:“真正的历史课堂应当超越知识传递,指向思维发展与价值塑造。我们期待通过校际深度对话,共同探寻历史学科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DefImg254625

课例展示:重构历史叙事,激活思维张力

我校余娟老师带来《人与文明的动态博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公开课。余老师聚焦“文明的重构”,通过整合必修和选修教材,设计出“抓点促线、以线带面”的复习课;通过创设多元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落地课标要求;用高考题击破高考,落地知识、能力、素养提升的三位一体;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设计了多元的评价任务;课堂结尾,她结合“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红利与伦理挑战”的现实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经验中认识“技术进步”与“人类解放”的关系,引发现场师生深度共鸣。

DefImg254630

专业点评:从细节突破,向素养深耕

课后,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历史教研员王子涵老师进行点评。他认为,本课具有创新价值:其一,以“动态博弈”为主线重构工业革命叙事逻辑,突破了传统复习课的知识罗列模式;其二,通过学术概念转化(如恩格斯“身”与“体”的革命理论),提升思辨能力,实现能力跃迁;其三,巧妙融通必修和选修内容;其四,引入“技术伦理”的现实议题,搭建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的贯通桥梁。同时,他提出了“如何通过开放性任务培养历史想象力与价值判断力”等策略性优化建议,他强调的“任务驱动—学术支撑—素养落地”的教学策略令在场教师深受启发。

DefImg254627

经验交流:立足校本,凝练特色

我校高中历史教研组组长柯亚莉老师作了《探本·深基·筑根——“双新”背景下历史课堂建设的棠外实践》专题报告。她从学校的宏观层面、教研组的中观层面、复习课的微观层面展开交流分享,突出介绍了全员卷入的研修模式:通过“修身教育”课程落地“立德树人”;通过学生成长课程、大中一贯育人模式、考古社团活动、研学活动等落实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幸福教师工程、教育教学督导机制、跨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三课范例打造、多元课程架构和研修模式、深化“3+1教学改革”、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等路径落细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通过研制评价量规、学生评教等方式探索“科学评价”。

DefImg254629

专家引领:问题为钥,思维为锚

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教育硕士生导师刘松柏老师带来《“高质量课堂”与“问题式教学”的链接路径》专题讲座。刘老师分享了自己对“高质量课堂”的理解,对“问题式教学”进行重点分享。刘老师根植教材,用实操性很强的例证阐释了其对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九大策略,包括思辨议题、时空逻辑构建历史因果链、挖掘教材隐性细节等思维进阶设计策略,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

DefImg254631

总结展望:锚定课堂,静水流深

活动最后,成都市双流区高中历史教研员张炜老师做总结。她指出,本次活动紧扣“双新”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实现了三重突破:课例展示呈现复习课转型的实践样本;经验分享揭示教研组建设的系统方案;专家讲座提供理论落地的操作指南。张老师强调:高质量课堂建设需要教师深入研究课标与教材,精准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此次活动加强了教研协作,为“双新”背景下实现高中历史教学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DefImg254628

结语:向更深处漫溯

本次开放日活动以“真实、深度、生长”为价值导向,通过立体化呈现“课堂变革—教研创新—教师发展”的共生关系,为区域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我校高中历史教研组将持续深化“主题式教学”“大概念统整”“跨学科实践”,践行“教学评一致性”,探索学科特色建设、高质量课堂的校本化策略,与教育同仁共绘历史育人新图景,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课堂建设”上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