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融合教育 研讨碰撞课题火花 ——记双流区融合教育集团李艳工作室第十次研修活动

作者: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 发布时间:2025-05-13 17:49 阅读次数:184

春末夏初,风暖昼长,万物并秀。2025年5月8日,双流区融合教育集团李艳工作室第十次活动在双流区迎春小学开展。本次工作室活动内容为《小学资源教室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的读书分享暨课题选题交流会,旨在提升工作室成员对资源室课程的理解与实践能力,探寻具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方向。

图1

活动伊始,工作室成员依次围绕《小学资源教室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展开读书分享。成员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深入剖析书中关于小学资源教室课程开发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案例。

孟霄莹老师从明晰课程内核,奠定教育基石;洞察建设流程,构建教育框架;丰富课程类型,满足多元需求;重视课程评价,保障教育质量几个方面分享了书中关于资源教室课程目标设定的科学依据和创新思路。孟老师表示,通过本书的阅读,让她对小学资源教室课程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把书中所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实施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客观性等多个方面入手,为特殊儿童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图2

钟叶勤老师则以“从隔离到融合”为题,分享了阅读的收获与思考。钟老师谈到,在传统观念中,特教教师往往被视为普通教师的辅助者,而双流区则是将资源教师提升为“课程开发专家”和“学习支持设计师”,通过系统的培养培训和巡回指导制度,让资源教师掌握更多的特殊教育专业技能。当资源教师能够开发感觉统合训练课程提升学生的专注力,设计社交沟通课程改善同伴互动,实施心理辅导课程增强自我接纳,融合教育就从表面的“同在”深化为实质性的“参与”。

图3

来自协和实小的王蕾老师,则着重介绍了资源教室中的感觉统合训练课程。王老师从课程目标、适用对象、课程内容和活动设计、课程实施要点等多个方面介绍了书中的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并结合自身学校的个案和课程设计来分享经验收获。

图4

接着,来自迎春小学的贺春燕老师、公兴小学的陈巧娥老师、怡心第一实验小学的杨港老师、实小东区的程远诗老师和棠小南区的程娟老师也依次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

图5 图6

图9 图8

图7

分享环节的最后,工作室导师李艳对大家的阅读分享进行积极评价并为大家答疑解惑,大家一起针对书中的重点内容和疑惑之处展开热烈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一步加深了对融合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认识。

图10

读书分享环节结束后,工作室成员聚焦课题选题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以书中的理论与实践为启发,结合当前小学融合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出了多个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方向。例如,“孤独症学生的情绪识别及情绪问题研究”“小学资源教室课程与普通课程融合的实践策略研究”“孤独症学生的康复训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交流最后,大家初步达成共识,课题研究要紧密围绕小学资源教室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聚焦孤独症学生,注重研究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最终,确定了研究课题为《生态化视角下小学孤独症学生资源室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图11

本次读书分享暨课题选题交流活动,不仅让工作室成员对《小学资源教室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一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后续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成员们拓宽了研究视野,明确了研究方向。未来,融合教育李艳工作室将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不断探索小学资源教室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路径,为推动融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