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双流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五项基本功”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试行)》文件精神,探寻跨学科教学的高效路径,全方位提升教师在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的能力,积极开拓学科协同育人的崭新模式,4月16日,双流区棠湖小学(南区)开展了 “跨学科主题学习”专题研讨 暨“新五项基本功”教学展示活动。活动聚焦跨学科教学实践,力求通过展示交流,搭建起教师学习与成长的平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
音乐组的何方方老师执教授课《维也纳的音乐钟》。整堂课伊始,何老师别具巧思地以讲述“童话故事”的方式营造出独特氛围,由此开启情境化体验教学模式。何老师巧妙整合音乐、地理、历史、舞蹈等多学科知识,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个多元且丰富的学习场域,使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深入理解并感受乐曲的魅力。
在音乐知识的传授环节,何老师尽显匠心独运。她借助生动的故事叙述,让学生化身为故事主人公,深度参与其中,共同探索故事里的人物形象。这种方式不仅强化了主题旋律,更极大程度地让孩子们体验到参与音乐的乐趣。随后,何老师通过续写故事并引入不同“嘉宾”,引导学生精准把握音乐形象,感受三段副部音乐中,分别由小号、圆号、小提琴演奏出的独特音色,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课堂后半段,何老师融入风格鲜明的舞蹈,并引入课堂小乐器,进一步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最终,师生携手合作,共同演绎了一场城堡里热烈的欢迎庆典。
这堂极具创新性的音乐课,孩子们在丰富多元的音乐体验里,音乐感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还激发其想象力,激励他们在脑海中勾勒出充满奇幻色彩的画面,构思出跌宕起伏的情节。同时助力孩子们身体协调性得到充分锻炼,艺术表现力也尽情绽放,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多学科能力的综合发展。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 ,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六年级语文组林秋霞老师以《两小儿辩日》为蓝本展开精彩语文课程,积极践行跨学科探索与实践。课堂上,配乐范读朗诵环节,悠扬古典音乐与朗朗上口的文言文完美融合,让学生仿佛穿越回古代,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韵味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跨学科教学方面,林老师大胆创新,巧用科学实验搭建起学生与科学对话的桥梁。学生借助实验工具探索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将语文课堂与科学思维巧妙融合,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受科学精神的魅力。
期间,林老师组织学生思考,围绕“孔子不能决也”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谈古人认知的局限性,联系科学史(如地心说到日心说等), 引导学生领悟尊重他人观点、理性探讨、追求真理等道德准则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不仅有探索科学的热情,更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通过跨学科联动,将文言文学习转化为探究性课题,既深化文化理解,又锻炼科学思维,体现“人文为基,科学为翼”的综合素养培养理念。
英语组贺雪老师开展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英语跨学科课程——“Five Senses”(五种感官)。课程以“感官”为主题,融合英语、科学、美术等多学科内容,通过互动游戏、实验探究和艺术创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感官功能,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以一首轻快的英文歌曲拉开序幕。随后,教师借助雪人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其身体特征,巩固词汇的同时为感官学习做好铺垫。课程核心环节围绕五种感官展开,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学习英语句型“I ______ with my ______.”。在实验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聆听鸟鸣和音乐,感受听觉的魅力并用“I hear music with my ears”造句。通过蒙眼触摸盒子中的物品,描述触感(soft/hard)。通过“闻水果猜名称”“品尝测试”感受嗅觉和味觉并学习nose和tongue的功能。
这些活动不仅强化了语言目标,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这堂充满笑声与发现的课程,展现了跨学科教学的独特魅力,也为后续主题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着教学展示活动落下帷幕,双流区棠湖小学(南区)的教师们迅速开启深度研讨环节。授课教师依次从教学设计的初衷、促进学科融合运用的策略,以及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知识掌握程度等课堂生成效果,进行细致复盘与深刻反思。
研讨现场气氛热烈,与会教师们畅所欲言。他们对展示课在创新教学形式、巧妙融合学科知识等方面的亮点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基于各自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认知,踊跃分享独到见解,为课程的进一步优化积极建言献策,助力跨学科教学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