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更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重要契机:一方面通过系统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科研素养,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反思能力,最终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4月15日上午,杨希导师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了工作室课题《小学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专项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成都市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委会理事长刘旭先生进行课题指导,通过专家引领、团队研讨的方式,为课题研究把脉定向。
在指导过程中,刘旭从学术规范和实践价值两个维度对课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专家指出,课题开篇应突出儿童阅读的终身价值,强调其对人格塑造、思维发展的深远意义。在“问题提出”部分,需分层梳理现状:先分析学生问题(如阅读量不足、习惯难以坚持),再反思教学困境。核心概念界定需明确范围为小学中段学生,增强针对性。研究目标应分三个维度设计,首先是技术性目标,提炼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设计原则与实施要点;其次是学术性目标,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新模式、新样态;最后是效果性目标,激发兴趣、提升方法、强化能力,形成可测成果。专家精细化的指导规范了课题的撰写,明晰了研究的目标,为工作室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专业保障。
在专家指导后,工作室立即根据专家建议开展研究学习。杨希导师组织工作室成员复盘专家意见,围绕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界定、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等任务进行细化分工,确保研究扎实落地。此次指导为课题的学术规范性与实践价值指明了方向,不仅让我们理清了课题研究的思路,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将在后续研究中着力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和科研水平。
此次课题专项研修活动为工作室课题《小学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宝贵机会。下一步,工作室将按照专家建议,聚焦小学中段学生的阅读需求,探索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系统化实施方案,力争形成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文:王鑫 杨希
图:张馨怡
初审:张帅
复审:李红艳
终审: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