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课堂教学 智能时代的语文诗意栖居——双流区实验小学(东区)徐熙蕙老师献课广安市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 专题培训活动

作者:徐熙蕙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东区) 发布时间:2025-04-16 15:10 阅读次数:2594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2025年4月,广安市电化教育馆邀请双流区实验小学(东区)做客“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 专题培训活动。4月14日,温文勤、谭鸿鹆、徐熙蕙、卢平一行四人赴广安实验学校参加,徐熙蕙老师在活动中就人工智能如何辅助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示范课展示。

81412d07054779fe54483c9bb40c9a70

活动中,徐老师和广安实验学校五年级(12)班的孩子们共同演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课,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古诗教学课。

0757d7f285c9a9bf46c277af092ba6dd

课前,徐老师精心设计了三个前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全面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南宋的时代背景,并抛出核心问题 “破解陆游的爱国密码”,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01d13829c85daf22e71fdd90b1a07f25

课堂上,徐老师巧妙设置 “地理密码”“历史密码”“情感密码” 三大任务,带领学生深度学习,体会诗人深沉炽热的爱国情感。值得一提的是,徐老师创造性地借助AI技术,构建逼真的虚拟历史场景,打破时空壁垒,让学生仿佛穿越千年,身临其境地感受南宋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有效突破了学生的认知局限,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可感。

da0a63a60f13ad16973fdca1bf08cdc370bfdd3f4dfcaf62df5522235e66b131

课后,徐老师继续发挥AI技术的优势,指导学生利用AI工具搜集南宋其他爱国诗人的诗词佳作,深入挖掘南宋诗人群体共有的爱国情怀,将课堂学习延伸至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整堂课以 “陆游为什么是一个爱国诗人” 为主线,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探究活动中,充分感受古诗蕴含的多元魅力,在与诗人的共情中,厚植家国情怀。

6d80ada49cd5cac3b7747fa6555bcc47

接着,徐熙蕙老师就《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课进行说课。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反思等方面,结合课堂中的具体做法与智能体辅助教学,以“AI赋能语文教学”为核心,与老师们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智能体构建虚实融合的沉浸式学习场景,设计大任务。通过课前AI搜集资料、课中任务驱动、课后拓展探究的闭环设计,突破南宋历史背景理解难点,实现学生知识学习与情感共鸣的双重提升。

5ee4f594163ab2b394c52a7aed8281a0

最后,学校副校长温文勤与大家分享了实小东区在AI技术与课堂融合的实践经验,结合徐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案例,介绍了学校在AI工具的创新应用中的尝试,强调“AI课堂并不神秘”,鼓励老师们大胆利用轻量化AI模型在课堂上尝试词频分析、文生图、数字人对话等,以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跨学科研究等方式推动课堂变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问题解决能力。

f8b518fdefff77fd4c7da4080068ad61f596fc0650f4374ec25085ffca5ed9ac

此次活动为区域间教育数字化转型搭建了交流平台,实现了AI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跨区域探讨与交流。实小东区徐熙蕙老师提供的宝贵课例将数字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不仅为“古诗中的家国情怀”主题单元教学提供了创新范式,更展现了实小东区数字技术赋能课堂模式创新的实践路径,为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注入诗意与温度。今后,学校将在数字教育转型中继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助力我校教育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图文:徐熙蕙

编辑:卢   平

初审:陈   芊

二审:谭鸿鹆

终审:黄   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