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桃李,携手共研育新篇。
2025年3月28日,倪晓琼研学会第二次研修活动于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圆满举行。本次活动以“中英同上一节课”为主题,依托集团学校交流活动,特邀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李丹老师与英国柳树学院路易丝·雷尼森校长、乔安·库克校长,以绘本《LOOK UP!》为载体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中英双方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四大维度,呈现了两节风格迥异却育人目标一致的精彩课堂,架设跨文化教育对话桥梁,共探绘本教学新路径。
一、课前筹备:群策群力,共研共进
接到“中英同上一节课”的任务后,英语组组长张泽英老师和赵珺老师与工作室倪晓琼导师以及成员黄彩词、赵梦瑶等围绕李丹老师的《LOOK UP!》公开课展开了细致认真的研课、磨课等筹备工作。团队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以新课标核心素养为纲,将语言能力提升与“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围绕绘本“追梦”主题设计“坚持与挫折”价值观探讨任务。在教学设计中,成员以“问题链”串联课堂,通过递进式任务激发学生逻辑分析与批判性思维,并融入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活动强化情感表达。板书设计上采用“故事地图(Story Map)”框架,分层呈现绘本情节、关键词与情感线索,辅以中国航天航空短片等视听资源,丰富文化语境。针对中英教学差异,团队特别设计“中西梦想故事对比”拓展作业,既巩固语言知识,又拓宽国际视野,充分践行“研-教-评一体化”理念,为课堂高质量呈现奠定基础。
二、课堂展示:中英碰撞,素养共生
第一节课
执教教师:李丹(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
李丹老师以“仰望星空”视频切入,引导学生挖掘“look up”的双重意涵(观察自然/追求梦想),并通过“信息提取→情感分析→观点辩论”三级任务分层推进教学。阅读环节后,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梦想阶梯(Dream Ladder)”活动,提炼追梦要素。
Dream big(敢于梦想)
Be prepared(充分准备)
Meet problems(直面挑战)
Never stop(永不言弃)
课后延伸至“家庭访谈——父母的梦想故事”作业,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深度联结。
课堂贯穿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与情感教育渗透,彰显结构化认知体系构建的特色。
第二节课
执教教师:
露易丝·雷尼森(英国柳树学院诺金汉姆小学校长)
乔安.库克(英国柳树学院格里斯伯勒小学校长)
英国团队聚焦“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缺乏真实社交”的现象,提出核心问题:
Q1:What is happening between Jamal and Rocket?
Q2:How are they both feeling?
通过整体阅读感知,逐图解析角色肢体语言与环境细节(如“低头看手机”与“仰望星空”的对比),引导学生推断情感冲突,并组织“手机利弊辩论”深化批判性思维。课堂融入问题导向学习(PBL)、证据链分析与科技伦理探讨,展现第一语言教学中“文本深挖”与“社会议题联结”的鲜明风格。
三、课后研讨:互鉴共融,启迪创新
中英教师围绕教学差异与融合展开深度对话。英国团队三位校长提出第一语言教学中“文本深挖”与多课时拓展(如科创、职业志向)的策略,中国团队除了外事办张帅主任统领中英对话交流以外,上课的李丹老师以及工作室倪晓琼导师则从二语习得视角反思“慢速深读”对思维训练的强化价值。双方一致认同绘本教学目标需“锚定核心素养,动态适配学情”,例如结合航天新闻或手机使用议题灵活调整文化意识培养重点。实践层面,建议推广“小组思考伙伴”常态化合作、户外主题实践(情景表演、绘本续写)、运用“板书思维可视化”工具辅助逻辑表达。
以绘本为舟,以素养为帆,本次研修活动在中英教育智慧的深度对话中谱写了核心素养培育的新篇章。倪晓琼名师工作室以“同课异构”为镜,既映照出中英课堂在语言习得路径上的文化差异——中国课堂以“梦想阶梯”搭建结构化认知体系,英国教学借“证据链分析”培育批判性思维;更折射出育人本质的殊途同归:无论是李丹老师将航天精神融入情感教育的文化浸润,还是英国团队围绕科技伦理展开的辩证探讨,皆彰显出“语言为基、思维为核、育人为魂”的教学真谛。这场跨文化教研不仅提供了"目标分层适配学情、文化元素动态生成"的实践范式,更通过“研-教-评”全链条协作,推动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到“反思型”的专业跃升。
未来,倪晓琼英语名师工作室将持续深化"教研双循环"机制。内循环实践,外循环触发。通过工作室助力推动教师成长,鼓励老师们的课堂课例走出去,展风采,让核心素养的种子在对话的沃土中生根抽芽,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新图景!
撰稿:黄彩词、倪晓琼
摄影:黄彩词、倪晓琼
初审:张帅
二审:李红艳
终审: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