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至24日,“中小学教师AI融合新理念、新实践发展论坛”于北京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盛大召开。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汇聚了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AI技术有效地融入中小学教学,为教育创新发展开辟新道路。我校积极响应这一教育前沿趋势,由董婕副书记带队,肖雯、丁湘宜、江晗、周钰、向乾春5位老师组成学习团队,前往参与此次意义非凡的学习活动,力求汲取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为我校教育教学的革新注入新活力。
论坛期间,众多专家带来了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的分享。论坛伊始,北京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高祥旭校长致欢迎词,对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为论坛拉开了序幕。随后,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卓玉带来的主旨讲座《教育质量的文明维度》,从宏观视角切入,阐述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社会发展有着多元的文明维度,而教育质量也应从这些维度进行深入考量,为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教育目标与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让教师们意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明素养的培育。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焦建利进行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专题分享。焦建利教授不仅列举了如Books by AI这种能够人工智能生成书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阅读资源的应用;还提到了豆包可将课文生成歌词,以创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Udio能文字生成歌曲,为语言学习增添趣味;可灵AI实现文字生成视频,贴了秀开发生产原创滑动讲义等。他指出AI研发速度惊人,用得好能够为教育减负、增效、提质,并详细介绍了学生用好人工智能的insight 7步法以及5步深度求索教学法,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AI学习提供了实操性方法。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智慧教育区域发展研究项目专家秦红斌带来《基于GenAI学科实践育人的新探索》。秦红斌专家分析了Al时代对人的核心素养的全新要求,强调在学科实践中落实学科育人的重要性,分享GenA赋能学科实践的经验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智能体)开发的相关内容,为学科教学与AI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顺在3月21日下午的主旨报告《人工智能赋能全场景融合创新,加速素养型课堂生态发展》中,深入阐述智能技术如何赋能教育教学创新,通过现场观摩数智赋能的数字化教学,让教师们直观感受AI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并深刻洞见数智赋能教学创新逻辑,为构建智慧课堂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3月23日上午,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代帅进行《教学评研全场景AI工具及校本培训设计》分享并现场实操生成作品。代帅研究员介绍了一系列实用工具,如小鸿助教可用于备课、制作PPT、开展公开课、批改作业;匠邦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发挥作用;即梦AI实现文生图、文生视频等,展示了AI在教学全场景的广泛应用,切实体现AIGC对教育减负增质提效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中小学信息科技一级教师许健分享了教育智能体创建实践及应用思路,强调教育智能体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构建的工具,现场实操五年级语文、美术跨学科运用智谱清言网页进行智能体配置,还介绍了AI支持教学研究开展工具及作用和基于教育教学场景的Al实践任务,为教师在教学研究中运用AI提供了新途径。
原北京教育学院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学院院长吴安民进行《AI赋能新课标教案生成与优化》分享并现场实操生成作品,推荐了百度AI图片助手等免费好用的AI工具,以及论文资源搜索与生成工具,如中国知网结合deep seek进行大量文献搜索,秘塔论文生成互动网页等,为教师教学备课和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
3月23日下午,爱丁堡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国家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王东带来《人工智能基础素养、未来方向与通识教育》分享。王东博士围绕人工智能展开全面阐述,涵盖其技术发展,如机器学习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萌芽,90年代末因数据增长兴起,2006年深度学习推动其发展,2017年双模式架构实现图灵完全等;应用领域涉及医学、农业、天文学等多学科;技术方向包括解决可靠性与不可预知后果、硬件形态转变等;还介绍清华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成立研究中心、搭建教育框架等工作,拓宽了教师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视野。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科信息化专家丁玉海带来主旨讲座《应用教育微场景自助式提升人工智能应用素养》,为教师们提供了提升自身及学生AI应用素养的新方法与新视角。
3月24日,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分设两个论坛。论坛一由董婕副书记主持,李玉顺、赵勇、于瑞利三位专家围绕“拥抱人工智能 数字赋能”分享见解,结合研究和实践剖析应用现状与前景,引发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思考。论坛二由三位北京优秀教师带来“AI融合,课例展示与案例分析”,以课堂实例阐述AI融入教学的创新模式与成效,为参会教师提供实践借鉴。在众多学习内容中,人工智能在教学场景中的实际应用令人印象深刻。从课堂互动工具到教学资源生成工具,从学科教学辅助到教学研究支持,AI全方位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代帅研究员介绍的一系列教学工具,切实展示了AI在教学全流程中的高效辅助作用;王东博士关于人工智能方法论及技术发展方向的阐述,让教师们站在更高的层面理解AI技术,为未来教学应用提供了前瞻性指导。
学习结束后,我校教师进行了深刻反思与思考。大家一致认识到,AI融入教学已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需积极探索AI在课堂中的常态化应用,充分利用各类AI工具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更具吸引力和高效性的课堂;同时,还应高度关注学生AI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AI,使其真正成为提升学习效果的得力助手。此次学习为双实外的AI教育融合实践注入了强大动力,教师们将把所学所思带回学校,积极实践,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