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研当时,深耕教学共成长。为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准确把握小学英语一年级新启航教材的编写思路和体系结构,有效推进一年级新启航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棠湖小学教育集团暨成都市第三联盟DC学校发展共同体倪晓琼名师工作室开展了关于一年级新启航教材的研修活动,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棠湖小学低年级英语老师们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立足“双新” 素养导向 学科育人。本次活动分为课例展示、说课评课、教材解读和导师总结四个环节。
课例展示:聚焦课堂,探索新路径
本次研修活动在棠湖小学王苹老师和一年级小朋友的热情问候中拉开帷幕,她执教的是新启航一年级英语下册Unit2 Family的第二课时Happy Birthday。本单元主题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做人与做事”主题群,聚焦“家庭与家庭生活”子主题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熟悉家庭成员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常见活动,体会家人之间的爱与关怀,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同时提升学生用英语描述家庭的能力。
本课语篇以小主人公Taotao过七岁生日,妈妈给他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为故事背景,然后Taotao分别给Grandpa,Grandma,Mum,Dad,brother,以及baby sister六个家庭成员分享蛋糕,最后才轮到自己的温馨场景为主线,通过不断复现表达核心句型“This is for...”,不仅巩固了家庭成员的英语词汇,还学习到了分享物品的表达方式 ,体会到了家人之间相互关爱、尊老爱幼的美好情感。王苹老师一直围绕“谈蛋糕——分蛋糕——找原因”进行对话教学,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沉浸式的文本解读,不仅建构了语言能力,最后还通过小组讨论和复述板书后的爱心设计等方式,升华到love family的情感高度。在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同时,着力培养其良好的家庭观念和情感价值观。
此外,本节课还设置了儿歌吟诵、角色扮演、分享蛋糕、制作family tree等活动,综合提升了学生的听、说、读、看的能力,强化了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说课评课:思维碰撞,激荡新智慧
课例展示后,工作室全体教师在倪晓琼导师的带领下,在棠湖小学的中外人文交流之窗进行说课评课。首先是王苹老师的说课。她结合新版课标中对预备级的教学建议以及教材内容,对单元主题和单元教学目标以及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阐述。王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层层递进,最后分享学生做家务、爱家人的视频也很有创意。然后是工作室老师们的评课。教师们各抒己见,对王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与评价。大家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到教学效果的达成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很多好的评价与建议。有的教师提出,在本次课例中,教具板书丰富且精美, 教学目标明确且具体,与课程标准紧密结合,但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上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有的教师认为,王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非常到位,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但在时间把控上需要更加精准,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教材解读:深挖教材 提升教学力
说课评课后,棠湖小学的黄彩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微讲座《以U2为例的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黄老师以一年级下册Unit2为例,从“单元主题、课时建议、模块分析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她在认真研读一年级下册各单元语篇的基础上,围绕各单元主题,以Unit2为例给出了可操作性的课时建议,比如课时安排少的学校可以一个单元安排3课时,课时充足的学校可以安排6课时,每个课时教学内容和补充学习内容都有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建议,比如第一课时可以增加和主题相关的经典英语歌曲或儿歌,第四、五课时增加与主课文融合的绘本等等,甚至包括第六课时的综合练习(书面练习)都有理论有案例,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老师们一致认为在黄老师深挖教材进行解读后,大家的教学力也提升了。
导师总结:专业赋能,明晰新航向
除了在研讨过程中,倪晓琼导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外,对于一年级新教材的教学,倪老师强调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兴趣的激发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以Unit2为例,从专业角度详细解读本单元的教材文本,指出该单元旨在通过语篇教学让孩子们掌握关于家庭成员的语言知识,同时挖掘每个课时中的育人价值,以培养孩子们乐于分享、相互关爱、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
倪老师建议:教师应围绕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学习理解、实践运用、迁移创新三个环节设计活动,开展预备级的英语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从“新”启航研教学,凝“心”聚力助成长。此次工作室关于一年级新启航教材的研修活动,让老师们对“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待今后老师们能知“新”识“变”,乘“新”之风,扬帆再起航!
撰稿:赵弋钧、倪晓琼
摄影:赵弋钧、倪晓琼
初审:张帅
二审:李红艳
终审: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