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促进AI与教学的创新融合,给学生带来优质、高效且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我校特别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AI教学展示活动。心理老师肖梓凡与科学老师廖梦琴分别带来精彩的课堂展示,他们巧妙地将 AI 技术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堂导入、互动学习以及课后拓展,全方位展现 AI 赋能教学的魅力,为在场观摩的老师们呈现出全新的教学思路与模式,引发热烈的讨论与深入的思考 。
首先,肖梓凡老师为我们呈现课程《我命由我不由“签”》,旨在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他人贴给自己的“标签”,学会积极应对,树立自信。课程伊始,肖老师以热门电影《哪吒》故事引入。故事中,哪吒一出生便被世人贴上“妖怪”“魔丸”等消极标签,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哪吒所遭遇的不公,深刻感受到标签对他造成的伤害。随后,老师引导学生们联系实际,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被贴标签的经历。肖老师带领学生们跟随哪吒的脚步,探索撕掉标签的方法。大家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总结出如保持积极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等实用策略。
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结合自身经历交流想法,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最后,在课程尾声时,同学们进行AI闯关,在人脸识别程序活动回顾本节课的重点,最后成功解锁太乙真人AI数字人的寄语,即鼓励同学们不要被外界的标签定义,勇敢地做自己!
本次教研第二节课是由廖老师带来的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值得一提的是,这堂课巧妙地融入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元素,为课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AI软件——豆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从搜集月球资料和模拟实验等多个维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认识月球,全方位地丰富了学生对于月球的学习体验。
这堂科学公开课,不仅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领略月球的神秘魅力,更培了他们养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相信在这样的课堂引领下,学生们将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此次 AI 教学展示课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完美落下帷幕。在课后的交流环节,参与活动的教师们围绕 AI 与教学融合的主题展开深度探讨,从技术应用的优化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碰撞。相信这为未来教学迎来更多创新与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双实外的教师们也将带着此次活动的收获与思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心投入教学,借助 AI 技术为学生打造更具吸引力、高效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开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