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学校校本教研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师教育+校本教研”的路径、模式、策略与方法,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我校联合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英语学科、成都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物理学科以及成都四十中树德中学成华校区数学学科共同开展了“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校本研修活动。
英语学科
为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品质,我校于2024年11月27日与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英语学科携手举办校本研修活动,特邀成都市高新区教科院英语教研员何秀英老师进行教研指导。西航港二中肖佳妮老师和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向燃老师以《Unit 4 Section A 1a—1d》为主题进行课堂展示,探索更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专业成长。
西航港二中 肖佳妮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肖老师以图片引入课堂,通过问答互动迅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巧妙运用游戏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 向燃老师
向老师以一段精彩的学科介绍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参与度和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运用目标句型进行互动,讨论自己喜欢的学科及原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不同学科的魅力,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课后,英语教研组老师从学生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以及知识掌握程度方面进行了评课,一致认为两节课都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成都市高新区教科院英语教研员何秀英老师高度赞扬了两位教师处理听力材料和词汇教学的方式,并建议提前板书关键句型以加强记忆。希望老师们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学科
为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于2024年11月22日与成都四十中树德中学成华校区的数学学科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特邀成都市教科院教研员谢远净老师参加。西航港二中刘张老师和成都四十中树德中学成华校区严晓玲老师以《反比例函数的性质-K的几何意义》为主题,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展现他们独特的教学风格。
西航港二中 刘张
刘老师借助生动的实例和风趣的讲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成都四十中树德中学成华校区 严晓玲老师
严老师的课堂重视基本概念导与学,通过动画演示、课堂互动等方式,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对知识点掌握得较为扎实,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成都市教科院教研员谢远净指出两位教师在互动、PPT使用、板书设计、数学语言组织和学习活动调动方面表现出色。他强调,课堂设计应结合问题与任务,逐步深入设置问题情境,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随后,谢老师深入解读了新数学教材,强调其内容架构全面升级,既巩固基础知识,又拓展知识面;新教材设计注重知识关联,融入数学文化,更贴近学生生活,强化数学本质理解;例题和习题侧重实际应用,强调情境和开放性思维。
物理学科
我校于2024年11月22日与成都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物理学科联合举办校本研修活动,特邀成都市中考物理命题组专家、成都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校长饶中良参加,西航港二中杜玲钰老师和成都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杨羽婷老师以《电功》为主题进行课堂展示。
西航港二中 杜玲钰
杜玲钰老师用视频《夜成都》引入课堂,点燃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抽象的电功概念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用电安全问题以及能源浪费现象等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科育人价值。
成都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 杨羽婷
杨羽婷老师巧妙地以日常生活中的电费账单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电功”这一核心概念。她提出“一度电的用途”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电能节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能环保理念,学会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都市中考物理命题组专家、成都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校长饶中良称赞两位老师的课程设计精巧,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希望两位老师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打造更优质的课堂。同时,饶校长为在场的教师们深入解读物理新教材,详细阐释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体系以及内容上的变化,并深入分析了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目标要求和教学实施建议。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展示教师们的教学风采,也为各校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教研合作,探索新课标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策略,促进教师成长,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也期待更多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共同为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