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课标明方向,耕读教材促成长——2024年春期小学信息科技课标教材培训活动

作者:黄张欣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实验学校(东区) 发布时间:2024-04-07 15:32 阅读次数:548

研韵悠悠,其华灼灼。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和《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提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力和落实新课标的实践力,3月22日,在双流区教科院质量监测与信息资源中心副主任王鹏的带领下,全区小学段信息科技教师齐聚棠湖中学实验学校(东区),开展了2024年春期小学信息科技课标教材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活动中,棠实(东区)的魏巍老师、棠外附小的张茜和宋代良老师以及成信大常乐实验学校的舒磊老师分别进行了主题汇报。

首先,魏老师在剖析“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的基础上,对新旧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教材结构、教材内容、单元学习目标和单元评价设计四方面对川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材进行了详细解读。在解读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基础上,魏老师还分享了课例设计《3.1 迷雾森林历险记之键盘控制》。她以迷宫小游戏为导入活动,创设了真实的故事情境,利用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等资源,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化编程的魅力,提升计算思维能力。

张老师和宋老师的汇报主题是《聚焦新课标理念,践行大单元教学》,她们从教材与课程标准、教材与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三个方面对四年级下册的教材进行了解读。张老师通过挖掘单元育人价值,联系科学学科中“凤仙花的一生”相关知识,对第二单元《多彩的游记》进行了二次重构,将“内容单元”转化为“学习单元”。宋老师在分析大单元设计要素的基础上,将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重构为:为《江畔独步寻花》配图,并提出了与计算思维五要素相对应的项目式教学模式。

舒老师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内涵以及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几方面对课标进行了解读,同时基于新课标提出的项目式教学法,对五年级下册三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了主题重构和任务设计。他以“六一”儿童节活动为项目背景设计了第三单元第三节《班级点名器》,通过创设情境、明确要求、分解任务、合作探究等环节,让学生乐于使用编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了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IMG_9733 IMG_9709 IMG_9752

最后,王鹏主任对四位老师的课标与教材解读进行了评价与总结,他谈到,在今后的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要聚焦新课标,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指导作用,积极探索新课标的落实方法,也提出了要围绕大单元、跨学科融合等概念,深度挖掘教材,用好教材。另外,他还强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鼓励信息科技学科教师们关注科技发展新成果,成为新工具新技术的参与者和研究者。

IMG_9772

时代的考题正在列出,我们的答案正在写就。《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发布,使得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愈发趋向系统化、专业化,也必将引领信息科技教育迎来重要的里程碑。不断耕耘探索、追求创新的信息科技教师们也将立足新课标、树立新理念、剖析新教材、构建新教学,与信息科技课程一道,志存高远,笃行不怠,为社会培养具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新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