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浸润 笛声飞扬——金桥小学竖笛班喜获双流区第十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课堂器乐)展演佳绩

作者:谢玉华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金桥小学 发布时间:2023-11-15 09:58 阅读次数:1520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金小”。2023年11月3日下午,双流区第十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课堂器乐)展演落下帷幕。我校竖笛班42名队员在陈晓娟老师的带领下,凭借扎实的竖笛艺术特色,以纯熟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音乐感知力吹奏出欢快的《散步》和深情的《波斯市场》两首曲目,在小学组34支强劲比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位列第四名,喜获一等奖佳绩!不仅刷新了我校参加双流区历届课堂器乐合奏比赛一等奖的最佳成绩,更是对我校在“博雅”办学理念下,多年坚持实施“竖笛艺术教育”特色课程的高度肯定与认可。

1

2

3

5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校竖笛班能在比赛中发挥出如此高的水准,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孩子们日常的勤学苦练,音乐组老师们艺术教学中的苦下功夫、悉心指导,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学校立足“博采众长 雅兴致慧”的育人理念,积极响应“五育并举 美育引领”的教育理念,本着“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原则,以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为目标,营造动静相宜的律动校园,力求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了“飞舞的排球”、“五彩雅美”石头画和“笛声雅韵”竖笛吹奏的“一动一静一演奏”三大特色课程,让每一个金小娃都得到充分、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1

5

小乐器,大艺术。为了让一支小小的竖笛将艺术的种子扎根在1133名金小娃的心里。重任在肩的金桥小学音乐组仅有3人,他们分别是音乐组长陈晓娟、音乐老师彭晓丽和宋飞。虽然人少战斗力却不弱。科组三人经常一起探讨研究竖笛的年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技巧等,以换课激发学生对竖笛的兴趣,对一些吹奏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开小灶”,力争一个都不掉队。

1

2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学校“笛声雅韵”社团的创始人和负责人的双流区优秀青年教师、音乐组组长陈晓娟老师,17年来,她始终坚守初心,把满腔的热情默默熔铸于炽爱的教育事业中,用爱与责任书写着教育情怀。

2

课程是赋能学生成长的供给站,是学生成长的“跑道”。为更好地发挥校本课程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营造“班班有笛声,人人会吹奏”的艺术氛围。结合我校实际,给孩子们量身定制构建了由全员普修、全员活动和特长专修的“笛声雅韵”竖笛特色课程体系,给孩子们搭建了学习的“阶梯”,让孩子们拾级而上,达到各自的音乐“巅峰”。全员普修课程以课堂教学为重要载体,我们从低段的歌曲识谱“打底”,到中段了解竖笛文化、乐理知识和掌握基本的演奏技能,吹奏简单的乐曲的“奠基”,到高段能独立完整地演奏曲目和与他人的齐奏、合奏的演奏技能的拔高。全员活动课程以校园艺术节为契机,开展五、六年级班级合奏迎新会,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特长专修课程以课后服务精品课程和社团大走班为平台,择优选拔特长生组成竖笛社团,进行齐奏和合奏的演奏技能强化练习。

52

51

53

磬声雅韵,笛声悠扬。金小校园里孩子们吹奏出的一个个动人的音符,连接成一首首优美的乐曲,课堂内外、家里家外,笛声飘扬。课堂上师生合奏一曲“雨花石”,课间走廊上和小伙伴们一起吹响“乡间的小路”“铃儿响叮当”,回到家里给爸爸妈妈吹奏一曲《感恩的心》,开启美妙的亲子音乐时光。

61

62

63

减负不减趣,增艺真幸福!“双减”落地,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艺术教育更是承担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张扬、完整成长的“减负增艺”的重任。“双减”背景下,我校一方面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能力的培养,尤其在艺术教育方面,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雅学”课程和“雅美”托管课程体系,开设竖笛、剪纸、石头画、创意美术、街舞、民族舞、书法等多门艺术课程,努力打造“五育并举 美育引领”的育人新模式,让金小娃在美育浸润下,“艺”享人生,乐在“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