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遇见光 成长更怡心 ——双流区协和实验小学第三届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作者:任晓荣 李春蓉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协和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2023-06-09 15:33 阅读次数:418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专项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营造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普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双流区协和实验小学开展了“生命遇见光   成长更怡心”5•25心理健康月主题活动。

我校举办了“心灵之绘——心理漫画竞赛”和“心灵之窗——‘一封家书’”心理作品展演活动。本次活动由怡心成长支持中心精心策划,各班积极组织,同学们热情参与。

活动一“心灵之绘——心理漫画竞赛”

漫画1

创作心理漫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们通过绘画的方表达对健康心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赞美。心理漫画大赛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为同学们提供了与心灵对话、表达自我的舞台,带动了更多的同学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促进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营造了励志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

活动二“心灵之窗——‘一封家书’”

家书2

从古至今,一纸信笺,笔墨达意,或洋洋洒洒,或短小精悍,字里行间道尽了写信人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感。而在这么多书信的种类中,家书显得尤为动人。“一封家书”活动回归传统家书方式,倡议家长与孩子之间互写书信,促进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       一封家书,书写了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和希望,字里行间承载的是父亲和母亲厚重的爱。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一个个片段,一段段的回忆,孩子成长路上的一字字叮咛,一句句教诲,交织着父母深深的爱和浓浓的情。爸爸妈妈将写好的家书读给孩子们听,亲子分享一份独属于他们的幸福。家信,是有温度的教育,是值得我们世代坚守传承的习惯。本次的“一封家书”活动,不仅弘扬了我们的传统家书文化,而且增强了父母子女之间的深切交流,提高了亲子质量关系,深化了感恩教育。相信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在自己的努力下,一定会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活动三:心灵之美——心理健康常规课

黄色小番茄3

在心理健康课上,心理老师通过讲解绘本《黄色小番茄》,让孩子们认识了番茄的成长,探寻自身成长的力量来源,表达出对美好生命的珍惜与向往。

活动四:心灵启航——国旗下主题展示

升旗仪式

5月22日,五年级(7)班全体同学在升旗仪式上给全校师生带来了精彩的“我爱我 ”心理健康国旗下讲话。

活动五:心灵之声——校园专题广播

正面

协和实小小天鹅广播站利用午休时间宣传了三明治效应,让孩子们学会与人交流的基本技巧,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正向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氛围。什么是三明治效应呢?三明治效应指的是人们在批评一个人的时候,将批评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会让对方更愉快地接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评价,在人际关系交往之中,一些积极正面的人,更受到大家的欢迎,积极与消极的话语占比大于5:1,这段亲密关系才会更加长久。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说了一句伤人的话,往往需要5句正面积极的话来支持他,才能够弥补这段关系受到的损伤。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认同和肯定,三明治效应在我们表达观点的同时,也会让对方卸下防备心理,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还能够让别人更加温和的接受我们的批评,当认同、赏识和肯定的积极面夹杂着建议和不同观点,能够给对方起到鼓励支持和帮助的作用。

活动七:心灵互动——心理健康趣味游园会

1.遇见生活中的Ta

2

都说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殊不知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在“遇见生活中的Ta”活动中,孩子们写下要说的话,或者在现场随机选择一个同学的纸条,留下几句想说的话(或贴个小红花)给这位“朋友"。心理老师和班级心理委员引导大家在生活中充分感受当下自己的情绪,倾听朋友给自己的“温暖”,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2. 坐地起身

坐地起身8

活动要求所有同学背对背的坐在地上,然后,相互间挽着胳膊,一起站起来。最开始是2人,逐渐增加为4人、8人......最后是全班一起参与进来。当游戏参与人很多的时候,背部就无法着力了,这时就要靠大家一起想办法。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没有抱怨其他人“拖后腿”,没有消极放弃,在一次次的反思和总结中,他们看到自己和同学的能量,一起搀扶着站起来。增强了他们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意识,更可贵的是班级凝聚力大大提高了。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能感受到不同生命的美好,享受着与同学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爱与温暖的话语在校园内流淌,滋养着每个天鹅少年,怡心成长! 

电影赏析

在5月的最后一周,协和实小所有的班级开展了一场“电影赏析”的主题班会。孩子们通过观看影片《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深刻领会到生命的意义和珍贵,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爱和责任感。同时,我们也对孩子们进行了心理检测,并针对检测报告进行了解读,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问题,做好自我调适和管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邀请了一位优秀的班主任——熊梓祺老师,为大家分享她的经验和教育心得,要真正实现“亦师亦友——关注心理,温情伴成长”,老师们要做到以下四点:一、阳光有爱,做氛围的营造者。二、细节捕捉,做敏锐的观察者。三、严慈并济,做正向的引领者。四、赏识关爱,做成长的唤醒者。

报告3

小学老师是引领孩子人生方向的人,遇见一位可以赏识孩子的老师,能影响孩子终身,让每个孩子在学校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就是教育的力量。

9

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的精心陪伴与引导,家长怎么“陪着孩子慢慢长大”?怡心成长支持中心的李老师为家长们解开了谜团,用生动有趣的形式给六年级的家长做了线上专题公益讲座。李老师认为,在青春初期,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会做自己。家长要做到“五要”:家长要转变角色,从专制到民主;家长要善于倾听,学会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家长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朋友,学会平等地与孩子“对话”:家长要准确识别孩子地情绪,给孩子正确表达心声地渠道。家长要“少言”,改变自己爱唠叨的习惯;最后,李老师推荐李松蔚老师关于青春期话题的短视频,希望在家长与孩子们的互动中,家长的语言慢下来,孩子的成长快起来。

通过这三个活动,不仅孩子们感受到生命中爱与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老师们也感受到在工作中需要更专业、更用心地教官孩子的心灵。对家长进行指导更是为孩子们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心和综合素质,为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5•25心理健康月“生命遇见光 成长更怡心”系列活动已开展完毕,我们坚信更多地光与爱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已然生长在大家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