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整合 为孤独症学生打造高品质课堂 ——双华小学承办“孤独症学生融合教育案例研讨暨多学科整合下学习单设计活动”

作者:张春花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双华小学 发布时间:2023-05-23 14:11 阅读次数:1595

春意藏,夏初长,风吹人间草木香。2023年5月16日,双流区致力于孤独症孩子教育实践探究的老师、家长、特教专家等60余人相聚在双华小学青青竹园,开展 “孤独症学生融合教育案例研讨暨多学科整合下学习单设计”专题活动。莅临本次活动的专家有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教研员黄汝倩、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教研员彭文平。双流区双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石彩霞,双华小学党支部副书记龚能全程参与并指导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双华小学课程与教学处副主任阳斌主持。

一、课例观摩,共研孤独症学生课堂支持策略

双华小学三年级六班刘宇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融合教育语文课《火烧云》,通过我会读、感颜色之美、探形状之变、写形状之妙四个活动让所有孩子通过圈、画、读、分享、写等策略走进了奇妙的火烧云,同时让孤独症学生诺诺通过点读笔朗读、小组讨论汇报、生字粘贴等策略参与到各项活动中,体现了“融合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

随后,棠湖小学陈莎莎老师同样在诺诺班级上了一堂数学课《小小鞋垫》,通过诺诺开鞋店这个情景导入,孩子们逐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分析男女生鞋码数据、用点线图表示数据和运用数据。诺诺在每个活动中都进行简化从而找到适合的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体现融合教育视觉化学习特点。

二、案例研讨,共享孤独症学生多学科整合路径

接着,双流区特教资源中心巡回指导教师李艳和前面两位授课老师一起从特教、普教学科整合的思路为大家呈现了孤独症学生个案分析思路,并为大家呈现语文学科前导资源室课《好玩的颜色》,在每个活动中都充分体现多感官、视觉提示特点,为融合教育教师提供了很多新思路。通过执教老师进一步说课,大家明确了今后学科课堂调整的要领。

为深入探讨自闭症教育支持,双流区实验小学(东区)柳桂平老师分享了《基于普特课程融合的孤独症学生大单元教学实践》,柳老师通过系列的学校适应课程、情绪绘本等帮助孤独症学生更好地参与学校生活,体现了融合教育精致服务个体的教育实践范式。

川大西航港实验小学唐霞老师带来了《视觉支持策略下孤独症学生的人际交往》专题分享,基于孤独症学生超强的地铁线路记忆和绘画技能特点,唐老师运用视觉支持策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大家看到了孤独症孩子的天赋与因材施教策略。

三、专家引领,明确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方向

四川省教科院特殊教育教研员黄汝倩首先对双流区融合教育不断向高品质课堂推进进行点赞,谈到今天“以案例为主线”的研讨模式、“融合教育大量的视觉提示策略”“融合教育班级温情经营策略”都是今天活动的亮点。此外,黄老师给老师们在今后开展融合教育提出几点建议:注重孤独症学生学具的迁移、评估和目标制定的适切性、加强助学伙伴策略引导。相信在双流区普特联动支持下,孤独症孩子们定会度过幸福的小学生活。

双华小学石校长就双流区针对孤独症儿童全学科课堂参与这一难题进行系统研究尝试,谈了个人的探索实践体会。她谈到,当前各校研究成果初步彰显,但是还需要我们持续立足孤独症孩子的身心特点探索最适合的支持策略,以期为区域推广,及向成都、四川乃至全国推广提供一个实践样本。当前,双华小学正在着力构建全校参与的融合教育校园文化,通过“开课三关注”等教学常规管理策略引导老师们从孩子的学校适应、课堂参与需求、个人潜能发展等进行育人规划和教学设计调整,以此引领教师真正在课堂、课下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真正构建双华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态。

在下午的特教故事沙龙活动中,彭文平老师谈到家长要怎样做一个“智慧”的家长,避免家长的焦虑导致孩子能力倒退,老师们一直在致力于孤独症孩子的教育引导,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群老师在努力,每个孩子成长背后还有一群积极的成长伙伴,期待老师们和家长们携手带动更多人为孩子创造鼓励、支持的成长氛围,让孤独症学生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