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展风采 教研促成长—记双流区棠湖小学(南区)数学组“教学评一致性”课例研讨活动

作者:陈玉莲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南区) 发布时间:2023-05-18 15:25 阅读次数:920

五月,是辛勤劳动的季节,也是耕耘人生的季节。在5月9日这天,双流区教科院数学教研员王梨老师到我校指导三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为我校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动力。数学组全体老师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图片1

本次研讨活动首先由三年级赖虹曦老师和三年级五班的孩子们呈现一堂生动有趣的课例《分一分(一)》,这节课是“认识分数”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生首次接触到分数。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上,分数和整数、小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赖老师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首先,以“分一分”导入,选择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让学生明白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一个披萨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半个披萨。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参与创造,在此背景下,明白分数学习的必要性和意义。了解分数的读法、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图片2

其次,通过折一折的学生操作活动,亲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结合“说一说”的活动,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具体意义。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分数的形式和产生的必要性,感受分数产生的过程,再次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分数的读法、写法。

图片3

最后,借助一个练习题巩固分数对数量的表达。

这三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认识到分数是一个“数”,能够进行量上的刻画,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及时性,为后续分数的深入认识和学习提供知识和理论基础。

 双流区教科院数学教研员王梨老师首先赞善了我校数学组先集体听课,分年级组谈论,再集中研讨的教研氛围,在讨论中解惑,促使每一位老师都有收获。随后,她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这节课优点的同时,也针对性地提出了宝贵建议:第一,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的1/2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不同物体的1/2的形状也可能不同;第二,合理利用面积模型,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及表达。

图片4

图片5

此次研讨课获得了教科院数学教研员王梨老师和在场教师的一致好评,这与赖老师和三年级数学组的课前充分磨课研讨准备密不可分。教而不研则浅,相信有了教研组的精心打磨,加上王梨老师的精准引领,我校数学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将快速成长,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改善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