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他先来。2023年3月8日,棠湖小学教育集团胡春蓉研学会的成员们相聚棠湖小学,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课例展示、课例评课、导师讲座三个环节。
冯海雯老师执教二年级的歌唱综合课《我的家在日喀则》。冯老师穿戴了具有藏族风格的服饰,通过藏族好朋友“卓玛”在家乡日喀则开展音乐会作为情景,冯老师从简单的藏族舞步入手,通过“× ×”、“×× ×”的节奏型,用舞步来感受藏族音乐的韵律感,并充分运用音乐的弥漫性让学生熟悉本课歌曲的旋律。通过跳、唱、奏等活动的参与,让学生在节奏、韵律的感受藏族歌、舞,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学会基本藏族舞步。教学设计中,冯老师改变了以往歌曲学习的方法,以歌曲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师生共同通过舞步的学习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旋律。学生在欢快的舞步中自然的学会了歌曲的旋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最后师生在歌、舞、乐中充分表现藏族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将课堂推向高潮结束全课。整个教学活动,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充分运用音乐的弥漫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轻松地获得审美体验,感受藏族歌舞给他们带来的欢愉,让孩子们趣味畅游在音乐的世界里。
观课结束后,学员们相聚一起对冯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也提出了宝贵、中肯的建议。胡春蓉导师再次强调一定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多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让1-2年级学段的孩子能唱游音乐,聆听音乐、情境表演和发现身边的音乐。将音乐课堂趣味化,生动化,具体化,真正做到按照艺术课程标准走,更好的面向每一节音乐课。
胡春蓉导师对学员冯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本堂课采用听唱、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律动表演、加入打击乐器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感受了藏族歌舞的特色,获得了愉悦和美的感受。课堂中还应多加强声音的美感训练和表现,从音乐要素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美感训练,尤其是低段的学生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规范他们的歌唱状态、对好听的声音有着初步的辨别,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事半功倍,俗话说:“好习惯易终身”就是这个道理。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还要不断学习、多听、多想、多看,让自己的音乐课堂做得更好一些!
导师胡春蓉带来的讲座《音乐教案的思路设计》。她谈到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研读课标、分析教材,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音乐课程设计要围绕这几个课程理念来进行,她指出在备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内容框架,理清逻辑思路与编写意图。要通读、浏览、分析整套教材,分析当下要学习的内容在整套教材中关联知识点,在学段中的不同目标等。备一节课,就像分析一首曲子的案头工作一样,需要很细致、很谨慎、很全面。
在本次研学会上,胡春蓉导师对本期工作活动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积极参加研修活动,认真完成研修任务;落实课堂,让学科素养落地;课题引领,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推荐学员们精读《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音乐》这本书,要解读课标,以课标为依据,更好的开展、落实教学工作。
新的一年,相信在胡春蓉导师的带领下,工作室将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共同成为“有质量、有情怀、有追求”的音乐教师。
撰稿:冯海雯
图片:冯柯、彭钰婷
初审:罗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