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点迷津,助力自能课堂——记周小山教授指导双流区名师周晓玲工作室活动

作者:郭旭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 发布时间:2022-06-30 13:40 阅读次数:1014

宋代朱熹曾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提及:“小立课程,大作工夫。”随着时代发展,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一所学校开设的课程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开发者在课程构建上下足功夫。

为了唤醒课堂生命活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使自能课堂的开发与构建更上一层楼,6月14日,双流区名师周晓玲工作室有幸邀请成都市教育学会副会长、西部教育研究院荣誉院长、成都大学教授周小山为工作室的学员们指点迷津。


作为与周导熟识多年的朋友,周小山教授首先高度肯定了名师周晓玲工作室在周导的带领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与探究,并从当前课堂的共性特征、自能课堂的诠释、可引用的教学论等方面对工作室自能课堂的构建进行了高屋建瓴、精准前沿的指导。


周小山教授指出,当前课堂存在以下问题:课堂氛围沉闷,以机械记忆为主,走神现象极为明显,缺乏个性洋溢的生命的活力。学生死记硬背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思维力和创造力水平低,课堂上难以看到生成的意外惊喜,课堂效能低。

如何构建助力学生走向高阶学习的语文课堂呢?名师周晓玲工作室基于长期研究,提出了自能课堂的主张。周教授对此表示认可,他强调:这是能解决实际问题,按照时间逻辑推演出来的课堂;这是具有强烈针对性,能促进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课堂;这种课堂主张具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对于自能课堂的诠释,周教授的一番话使工作室的学员们豁然开朗。“自能”即自觉、能动。自觉即学生基于自我需求,产生的学习愿望和意识;能动,即学生在自我需求基础上,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能课堂呵护生命成长,体现生命自由性、自为性、生动性、差异性、创造性、整体性。

自能课堂具有鲜明的特征,即“三有三重”:

有目标:聚焦核心素养、落实大单元概念、具有丰富性;

有情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有评价:知识技能马上练习,通过评价马上实施,促进学生理解建构,走向高阶学习。

重自主:强调主体内生力量的激发,点燃自主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从而保障学习效能。

重体验:注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建构新知,锤炼能力,发展情感,达成多元学习目标。

重思维:立足情境创设,以问题展开和任务驱动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学习活动,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针对学员理论学习不足的短板,周教授推荐了美国著名课程改革专家马扎诺的“学习维度教学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未来教育新特征”、美国教育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的”UbD”以教学理论,以此丰富学员们的理论支撑。

 

最后,周教授高度概括了自能课堂的价值体现:从勤学苦练,走向理解运用;

从零散无序,走向知识把握;从低阶学习,走向高阶学习;从死记硬背,走向元认知策略。


站在巨人的肩膀,收获飞翔的力量。大师之言,醍醐灌顶。聆听周小山教授的指导,我们获得了智慧启迪。周导表示将和学员们一起继续学习,在埋头做事时,也要抬头看看路,在脚踏实地的教学实践中,让自能课堂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