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籍里寻觅历史的痕迹,在人物品评中珍惜当下的生活。2022年5月20日,以“共读一本书,各寄心中情”为主题,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抱朴书院”的老师们迎来了五月第二次读书分享活动,大家齐聚五楼图书室就共读书目《蛙》进行了分享交流。
首先,杨先丽老师就六月的读书活动做了如下安排:1.书院老师在推荐选读书目自由选择阅读: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麦家的《解密》《风声》《暗算》等长篇小说。2.阅读的同时,做好4篇摘录笔记并做好装饰。
接着,老师们根据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了分享交流:
刘敏老师提出了自己阅读的疑惑:《蛙》这本书的题目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但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
余小燕老师接着解释到:《蛙》这一本书生动地再现了计划生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书名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蛙同“娲”“娃”“哇”同音。“女娲”乃传说中人类之母,“女娲造人”的故事与人类生育相合;“娃”即孩子,计划生育整是紧紧围绕着生孩子展开的运动;“蛙”既是故事中袁脸牛蛙养殖场(实际是代孕机构)的主角,蛙的幼年“蝌蚪”又是男子精子的象征;“哇”是婴儿的啼哭,更是对那个悲剧故事的悲吟。
邱李萍老师感叹于书中王仁美这一任务角色:王仁美是当时少有没有用器官命名的孩子,书上的第一次描述就让人记住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名字。结婚是王仁美主动送上门来的。她看不惯得志便张扬的未婚夫,甩了人家,毛遂自荐做了万小跑的妻子。她很自信——我嫁给你,生世界冠军。这使我对王仁美有了深刻印象,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说出这样的语言,真正是非一般的女性,要知道在那样的社会,能做出这样决定的姑娘能有几个。
何英老师补充道:王仁美很有主见,听说万小跑在说媳妇,自己闯到他家,毛遂自荐。她主动与前男友分手,觉得他太张狂,她喜欢低调。结婚的日子天下大雨,她穿着雨衣,在堂妹的陪同下,冒着大雨来到婆家可谓做事不拘小节。当她服从国家政策去做人流时,却在手术台上离开人世。王仁美的离世让我看到了一个美好人物的悲惨式结局。是什么导致了王仁美的离世,我想是因为当时国家的穷困养不起那么多的人。所以国家富裕了人民才能富裕!
卢晓兰老师接着说:陈鼻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小说中的“我”在一家名为“堂吉诃德”的餐馆遇到了落魄潦倒的陈鼻。当年英俊的陈鼻,此时头顶光秃,衣着古怪,装扮成了塞万提斯笔下的愁容骑士堂吉诃德,拿着话剧演员的腔调,在餐馆里招徕客人;但是因为有酒瘾和烟瘾,还带着一条寸步不离的癞皮狗,所以并不讨人喜欢。种种变故让他变得有些疯疯癫癫,甚至想带着他的狗扑倒车轮下面寻死。
凌萍老师说:陈鼻的性格较典型的体现了这一点,新旧思想并存,崇高与卑鄙同在。陈鼻是一个社会时代变迁中处于灰色地带得到农民形象。陈鼻出生地主家庭,早年发财,是改变命运的奋斗者,中年经历冒险生子,丧妻弃子,再到夺子养而不教等一系列变故。他既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受害者,又是个人与国家意志抵抗的牺牲品。是时代的产物,更是性格使然。
程瑜老师分享到:《蛙》中对姑姑去接生的场景描写非常细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有画面感。在计划生育前的这个阶段,姑姑因为精湛的接生技术,在高密东北乡名声大振。姑姑是天才的妇产科医生,她干这行儿脑子里有灵感,手上有感觉。是一个让人赞叹又同情的一个人物。陈鼻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悲剧的缩影。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仿佛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书院老师们在书籍中,品悟的是历史,反思的却是现在。让我们在书中沉淀,在现实中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