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较好的变为教育生产カ。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为了突破各位老师在科研发展上的瓶颈,6月26日,棠湖小学教育集团联合东升小学教育集团邀请了上海市教科院培训中心主任祝庆东教授作了“从问题、专题到课题——三层次研究活动的设计”专题讲座。棠湖小学教育集团、东升小学教育集团、成都市第三教育联盟DC发展共同体、双流区各友好学校代表,以及棠小、东小全体教师等600余人参与聆听了本次讲座。
上午9时,本次活动在棠湖小学副校长张云浩的主持下拉开了序幕。蔡元培先生有言,题好文一半。祝庆东教授认为课题名称体现着研究者的研究能力,蕴含着研究者的思路,方法,策略,也是课题能否被立项的重要依据。因此,课题名称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介于此,祝教授以《方向比努力重要——怎样拟定课题名称》为题,从课题名称的结构、课程名称的拟定、课题名称的表述三个方面出发。用大量的图示、成熟的课题研究报告,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解了课题名称“三要素、两环节、复合型”等三种结构。以及课题拟定的坐标法、菜单法、聚焦法和举证法等可操作的拟题方式。最后,祝教授用幽默的语言强调了课题名称在表述中一定要立足于“选择规范句式、应用专业术语”的拟题准则。避免进入价值判断、变换角度、发散思维的误区。期间,还一再勉励大家做课题一定要树立创新思维。并指出不以创新为目的课程就是耍花枪。在讲座中,祝教授对于课题拟定讲解,不仅让我们清楚了课题“设计论证”的内容要素与一般思路,也让老师们认识到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方向比努力更为重要。上午的思维盛宴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告一段落。
下午2时,祝教授继续以《从问题、专题、到课题》为题,为在场的老师梳理如何开展教学科研。祝教授首先从“怎样才能烙好饼”作比方,用高度凝练又不失诙谐的语言为教师们打开了课题研究的神秘面纱。进而指出,教师研究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问题反思、专题探索和课题研究。他强调教师原生态的研究往往从问题反思开始做起,并提出了“三关注,两反思”备课法。祝教授也指出,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正是对其自身的教育科研做积累与准备。当教师遇到了一时间无法解决的难题,就可以将它当做专题探索来做。当教师们积累了一定的专题研究就可以围绕之前所指定的主题,以较为新颍的方式寻求问题解决。如此一来,教师们的课题研究就自然而然地生成。言简意赅地讲解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一般程序,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指出“最理想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应是教研、科研和师训相互融合”。同时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十个要素:包括名称设计、概念设计、背景论证、意义论证等。对关键概念的作进一步操作化界定。祝庆东教授的报告中处处引用精彩、典型而极具有说服力的实例,如三次备课法、互换作业本、创意设计活动等案例,从珍珠到项链(散乱的珍珠――粗加工的日用品――精加工的艺术品)三个层次隐喻,别具匠心。让我们惊叹祝教授竟把令教师们犯难的科研变成容易开展的活动,一方面也体会到祝教授提倡的科研对教育实践是有效的,也是必须的。祝教授深度的讲座让我们对于课题研究从模模糊糊一大片,慢慢的理出了清清楚楚的一条线。也让在场的老师对课题有了新的认识。
本次活动开启了老师在教学中的科研意识;激发了教学科研的创新思维。这是一场短暂相遇,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开始。今天,科研之路,我们已然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