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 “救”在身边——成都市双流区空港第六幼儿园气道异物梗阻知识培训会

作者:龙玲慧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空港第六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1-04-30 17:05 阅读次数:3172

气道异物梗阻是一种急症,5岁以下的幼儿,往往是异物梗阻的高危人群!为了让教师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全面培养教师们的安全紧急救护意识,推广普及急救知识,成都市双流区空港第六幼儿园于2021年4月30日中午由保健室开展了“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的培训学习活动。


首页1

首先我园保健医生龙玲慧进行了详细的科普知识宣教,从气道梗阻发生的原因、表现及危害,引出“海姆立克急救法”——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

本次学习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对各项急救知识的讲解与技能示范,第二环节通过模型和真人示范进行现场实操实践,希望老师们通过认真的学习,大胆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急救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急救处置能力。


首页2


气道梗阻全体教工1


全体教工2

第一环节(理论知识讲解)

临床表现

1、不完全阻塞:病人可以咳嗽或咳嗽无力,喘息,呼吸困难,吸气时可以听到高调声音,皮肤、甲床、口唇、面色紫绀。

2、完全阻塞:较大的异物完全堵住喉部或气管,病人面色青紫,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病人很快发生窒息,失去知觉、呼吸心跳停止。

识别方法

特殊表现:当发生梗阻时,病人常常不由自主地表现为:手呈“V”字状紧贴于颈前喉部,表情痛苦。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又名“海氏急救法”。是美国医师亨利.海姆力克1974年发明的一套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世界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标准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保健室龙玲慧用“石头、剪刀、布”来诠释海姆立克法的动作要领,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教职工们进行了现场演示。


微信图片_幼儿

婴幼儿急救法

操作要求:

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卷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方肚脐上方的两指宽处,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重复以上手法直至异物排出。简称(石头、剪刀、布)


张娟示范2


张娟示范1

成人急救法

第二环节(现场实践)

全体教职工们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反复练习“石头、剪刀、布”等每个急救动作,力求将每个动作正确化和标准化。

保健医生还对其他一些急救技能进行了讲解和示范,结合现场演练对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领进行逐一讲解。


保安示范1 (2)


保安示范2

最后,保健医生龙玲慧对此次培训活动进行了总结,通过本次活动让我园教职工深入了解应急救护的具体操作步骤,同时提高了在面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时的应变能力,加强了教职工的安全意识。此次培训老师们收获满满,愿我们能用所学急救知识,帮助更多的人。能更好的运用所学急救知识,为幼儿的安全提供进一步的保障。